阿里文学 > 北宋中华 > 十八 山海经

十八 山海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通接着解说。wWW、qb⑤。coМ\

    “上古时期诸般奇异天象,古人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在书中,其中夹杂着神话传说,令人难辨真伪。后羿射日,天下洪荒,女娃补天,精卫填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这些奇情怪状,自古至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探索和思考,将来的人们仍将继续探索。”

    “迄今2000多年直至6000年前,一颗巨大的星球从地球的身旁掠过,使地球的极点发生偏移,地球上的地理方位随之发生偏转,横亘东西方的北方大草原也向北极靠近,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程度更加剧烈,古人因此发出天高西北的惊叹。关于地极的偏移现象,唐朝僧人一行大师以及唐朝以前的天文学者早有论述。”

    “而这颗星球与谷神座附近的星球发生了碰撞,在宇宙中留下无数的碎片,其中巨大燃烧着的碎片有九块,加上太阳,上古的人类称之为十个太阳,光辉所到之处万物枯焦,此时应为尧帝时期,这就是《山海图》中记载后羿射日的由来。”

    “因为太过炎热,海洋中的水份大量蒸发,当碎片冷却时,气温下降,导致暴雨倾盆,古称焦侥的碎片接二连三地坠入地球的海洋中,冲击掀起涛天巨浪,引发全球性的大洪水,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洪荒,在咱们东方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西方则有诺亚方舟拯救人类的传说。”

    “人们对奇异的天象地理,有着不同的猜测,其中就有神话的解释。宇宙天体的碰撞古已有之,今日有之,遥远的将来仍然会有。宇宙密奥无穷,需要我们探索的东西不知还有多少。”

    刘通的解析中有一部分超常知识,新的宇宙观对于破除迷信,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来说,都是必需而且必要的。辽夏的陈规陋习不如宋国,在这里宣扬新的学说阻力更小,效果更佳。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天文学者和爱好者们意犹未尽,邀请刘通在商谈政务之外继续讲述和交流新的天文理念。

    其后在与西夏天文官员和天文爱好者的交往中,刘通继续阐述《山海经》新解,前来旁听的还有宋国的邓肃等人。刘通讲述的《山海经》令人耳目一新:

    上古的人们语言还不精密,人类只有一种简单的语言,据西方的《圣经》记载,上古时期人类的通天塔还没造好便倒掉,从此人类的语言便发生了混乱。古时候人们对bpmf,gkh,zcsr,zhchsh,jqxy还分不太清楚,词汇还不丰富,一词多音、一意多音现象比比皆是,这就产生了很多多音字,通假字。比如:给-贾,夏-亚,然-燃,等等等等,亚细亚就是夏,希腊也称为夏,古希腊也称为大夏,与古中国的夏朝发音相同,希腊与夏、东方与西方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此外,山海图中许多地名都存在于现实之中,但《山海经》里头所提到的地名、人物是整个世界范围的,而不仅仅局限在东方,我们要把目光放在整个地球上。

    北方的部族勾龙氏,又称皋落氏的,就是西方的俄罗斯;邻族白龙氏就是白俄罗斯;石夷也称为柘夷、独逸,就是德意志,戎民即是日耳曼;方氏为法兰西;夸父为斯拉夫;奄兹为英吉利,乌孙为英格兰人的祖先撒克逊人;其邻大月氏为今天的威尔士;大夏为希腊;大蒙即丹麦;羯为捷克,西落鬼戎为斯洛伐克;黄帝曾孙黎最初的封地在无怀,后亦称吴回,即乌克兰;白马即巴尔干,大穆之野即多瑙河流域,沃民之国为伏尔加河流域。黄帝杀蚩尤后,封黎于祝,又称祝栗,后来也称作吴回,亦称乌桓,也就是东胡的由来,后称通古斯。

    所有这些地名和民族,或在东方境内,或在西方境内,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不过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很遥远。

    《大荒西经》中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西海乃是西方的地中海,西海之南,指的是地中海南方。流沙是阿非利加洲-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是沙海的古音。流沙之滨,指撒哈拉沙漠边沿。赤水为红海,上古时旁边有个阿卡德的国家,阿卡德就是红的意思。黑水指青尼罗河。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是指狮身人面象,它就在非洲尼罗河畔、沙漠之中的金字塔那里。这个神像的面容以人的面貌为底,既象狮子,也象老虎。弱水之渊,指东非大裂谷。炎火之山即乞力马扎罗山。

    《大荒西经》所提到的昆仑并不是现在回鹘境内的昆仑山地区,其描述的地理特征,以及昆仑读音与肯尼亚相同,推断昆仑的地理位置在非洲的肯尼亚及其周边地区,而不是昆仑山。历代相传,已经把今天的昆仑山与非洲北部、东部的肯尼亚一带混淆起来了。

    刘通将《山海经》的描述与上古神话故事所载之内容,与各大洲作了一番比对。借助《山海经》和古代传说,将真实的世界地理说明清楚,既隐藏后世学问,又证实《山海经》,可谓用心良苦。

    刘通所授来自后世,绝非全然的子虚乌有,也许其中一些内容不准确也不恰当,但在当时,对于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宇宙,辨明是非起到一定的作用。

    《山海经》新解,轰动一时。刘通等人回到长安之后,大宋朝诸多文人和天文学者找他交流和辩论。有将信将疑的,更多的是充满疑问。

    有人追根究底时,刘通的解释为:古人写出了《山海图》,而今只剩《山海经》而不见山海图,我只是根据自己的见闻,加上自己的理解,把山海图补上而已。上古之人能够做到,今天的人为何不能做到。在西方称为大夏国的古希腊,早在1600多年前,就有一位毕达哥拉斯的学者提出地圆学说了。地球说就是源于古代大夏国的这位宗师。

    刘通出使西夏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商谈合作事宜,其中又以联夏攻辽为重心。西夏对合攻辽国暂时兴趣不大,与宋国结成战略同盟倒不反对。李乾顺的对外策略一贯如此,善于见风使舵。西夏提出,宋国帮助其农业、建筑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加大输出农业技术和种子,请宋朝工匠传授火药技术、造纸技术、冶炼技术,同时增派留宋学生。

    宋方同意西夏加派留宋学生。对于农业科技、农作物种子的输出没有拒绝,并答应派人协助西夏兴修水利。在建筑业和造纸业,也可以提供帮助,输出部分技术。但在冶金方面,只同意加大上等铁器等金属制品的出口,输出初中级的冶炼技术将来可以考虑,但近期内也就是数年之内不予考虑。高级冶炼技术和火药技术乃是立国之技,不可外传。

    宋方提出,放宽对宋国购买马匹的限制,调低宋国商人销往西域的过路税,调整宋国商品在西夏境内的税率,双方不搞贸易壁垒。我方在与辽国作战时,不应设置障碍。西夏要对辽国作战,我方同样不予干涉,双方同时出战时,应事先协商作战区域,避免发生摩擦。

    经过多轮会谈,达成扩大经济文化合作,适度取消贸易壁垒,增加贸易,加强官方和民间往来的协议。

    对夏事务既定,接着重点对辽国展开政治攻势,同时加紧进军辽西的军事准备。拟在年底或明年初,将制置署北移至太原府,加强对北方事务的统筹规划。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