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68(一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陛下不先处理李中书那件事”

    李治行将前往洛阳的诏令下达, 便有人找上了他。

    他朝着说话之人看去,见对方垂手敛目,好一番神态恭敬的样子。若不是早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治恐怕还真当对方只是在奉公执法。

    他问道“杜相是因公还是因私才有此一问”

    杜正伦的神情一僵。

    他还真得算是因私。

    显庆二年, 在陛下的委派之下,他得到了开辟三门峡水路运输的职务。

    因其中进度喜人, 被升任为中书令,正填补上了李义府之外另外一个中书令的位置。

    但李义府自打升迁上位后便只想独揽中书省大权, 对于杜正伦可谓是厌烦至极,二人没少发生争执。

    偏巧这两人还在去岁年末有了一场私事纠纷, 加剧了矛盾。

    李义府在向皇后表忠心的书信中写到, 他得到了赵郡李氏的承认, 被加入了宗谱之中。

    杜正伦的身份也同样不太“正宗”。

    他出身的洹水杜氏和京兆杜氏有些血缘关系却已相差甚远, 所以他在被陛下从贬官之地提拔回来后,一度想要和京兆杜氏连宗。

    但比起李义府在赵郡李氏那里受到的礼遇, 京兆杜氏就没给杜正伦以脸面, 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

    为此, 李义府没少嘲讽于杜正伦,让杜正伦愤恨不已。

    杜正伦此人一度因李承乾谋反案被贬官到驩州越南之地, 哪怕重新被启用,也总有几分落魄者得势后的心态失衡。

    既然能找机会对李义府落井下石,他是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李治对于这两位中书令的矛盾心知肚明。

    但就像许敬宗和韩瑗彼时同处门下省,便是李治的制衡之举, 杜正伦和李义府同为中书省长官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现在,李治并不打算让杜正伦一口气将人给拽倒了。

    他要再看一出好戏,就要先将杜正伦也给一并带走,减少对李义府的掣肘。

    “行了, ”李治瞥了一眼杜正伦这个缄默无言的样子,“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吗但现在不是你在这里逞威风的时候”

    遭到了这句敲打,杜正伦连忙更拿出了一番谨慎小心的样子。

    “皇后再有三月便到临盆之时,朕必须前往洛阳一趟,以保国母安全,等到年底回返长安之时再来定论李义府罪责有何不可”

    杜正伦连连点头。“陛下教训的是,此事确实不如皇后和皇嗣要紧。”

    相比他的父亲和祖父,李治的子女数量绝对可以算少的。

    在李忠被废黜太子位,迁居梁州,许王李素节前往封地后,留在陛下身边的也就更少了,这个行将出生的孩子对陛下来说当然重要。

    更不用说,这个孩子还是皇后所出。

    若按照李治的想法,早一点审断李义府案件还是晚一点根本无所谓。

    杜正伦顶多就是觉得,那案子悬而未决,实是让他抓心挠肺得难受。

    然而他又已听到陛下说道“前几日你与刘祥道联名上书,说是每年的入流官员太多,不对铨选进行精简,迟早会成为拖累弊病,但你也需知道,朕对人才正是急需之时,这二者之间如何平衡,你在此番随驾之中再行思量一番,重新向我禀告。”

    杜正伦当即大喜。

    他当然知道,精简官员入流人数,达成进出平衡,势必会因为动了有些人的利益而遭到反对。

    但他若是真能做成这件事,比起李义府此人凭借着废王立武站队而升迁,更可算是一项实绩。

    到时候他就有这个底气向着京兆杜氏发难了。1

    见李治又朝着他投来了警告的目光,杜正伦连忙收起了脸上的喜色,以平稳的语气回道“臣谨遵陛下指令。”

    “对了,”李治又朝着另一头吩咐道,“让王玄策先不急着启程前往印度,此事同样等我回返之后再说。”

    众人不明白李治下达这条指令的目的,但想想或许陛下对于这趟出行印度还有另外的考量,唯恐仓促之下出现什么问题,打算再考虑一二,也不是说不通。

    殊不知李治在下达了这条诏令后也有点犹豫。

    若如媚娘在信中所写的那样,贺兰敏之着实不是个聪明人,还有些轻浮贪婪的习性。

    把这样一个人交给王玄策去带,是不是有点太难为王卿了

    王玄策不辞辛劳,两次往返于大唐和印度之间,甚至从境外带回来了制作蔗糖的法子,却也只做到朝散大夫的位置上,本就有些亏待于他。

    还要给他丢个不成器的下属,简直像是对人的处罚。

    李治盘算了一番,觉得或许可以给王玄策升升官。

    反正,等到随后一番清洗,能空出来的官职应当不在少数。

    就这么办吧。

    比起失望中夹杂着希望的杜正伦,还有忽然接到停止出行决定有点茫然的王玄策,李弘对于这个行将前往洛阳的决定,便是实打实的欢喜了。

    这趟长安会见外邦来使,确实让李弘大长了一番见识。

    永徽五年万年宫中朝见的时候,他还不太能记事,这一次他却不仅能坐在父亲的身边,还切身体会到了大唐掌控武力的重要性,让他隐约意识到自己当年不肯学习春秋好像是个过于幼稚的决定。

    但这份收获之余他也不免有些怏怏不快。

    毕竟,他自出生以来,便从未和阿娘分开那么久过,哪怕阿娘多有因为弟弟妹妹分神,却也是每日都能见上面的,如今却

    好在他马上就能跟着阿耶一并前去洛阳,看到母亲和弟妹了。

    李治瞧见了李弘脸上的振奋之色,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我们不从崤函道陆路走,带你坐船走水路。”

    “诶”李弘更觉意外。

    李治回道“自年初三门峡一段的山路修缮完毕,到如今也有几个月了,陆续有粮自这条路线运送到关中,安全性可保无虞。”

    “此番我们亲自走一走,正好查验一下这条路线。”

    关中缺粮对于李治来说无疑是个心病,他必须借此机会莅临考察。

    恰好杜正伦也要随行,若是从中发觉了什么问题,也好当面对人问责。

    不过此人在人品上有些毛病,做官的本事倒是不差。

    洛阳和长安之间的水路运粮,也是他重新起复后得到的第一项重任,不敢在其中有何偷工减料的地方。

    若非如此,李治也不敢拿自己和儿子的性命冒险。

    李弘目光发亮地听着这个出行计划,朗声应道“阿耶,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他有些等不及了。

    洛阳宫中的各项物事齐备,加上此次移驾洛阳不需那么多人随行,收拾行装所需的时间要比上一次少得多。

    李治没有犹豫地答道“就在三天之后。”

    三日后的早晨,李治便领着太子和随行官员坐上了前往洛阳的航船。

    登船之前的天子出行仪仗依然声威不小。

    虽不是走朱雀长街出城,顺天门昭告陛下离京的信号依然能令附近的里坊听到。

    李义府不像长孙无忌一样,能享受到那等优渥的待遇就住在宫城根下,但也在能听到鼓声的范围内。

    喧闹的声响中,他这个被禁足的中书令府中自然更显安静。

    可此刻李义府非但没觉得这是被遗落在此地,该当心中愤懑,反而在望着院中天穹,听着外头响动的时候,目光越来越明亮。

    若是他还处在寻常的处境下,陛下离开了长安却没带上他,他必定觉得是自己失去了天子的信任,该当着急忙慌地找补。

    但在他已被禁足数月后,李义府觉得自己能分得清局势如何。

    他朝着李洋问道“贺兰敏之从洛阳回来了吗”

    “没有,”李洋摇了摇头,“不仅他没有回来,武皇后的母亲和姐姐这回也在随同陛下一道出行的队列之中。”

    这么看的话,贺兰敏之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回来的。

    听闻这个消息,李洋都有点后悔给父亲提出建议了。

    别看贺兰敏之没见过太多世面,但是他在找上对方的时候,不慎暴露了自己急需对方帮忙的事实,以至于在言谈间有些露怯。

    为了确保贺兰敏之能帮上忙,而不是将他们的盘算泄露给其他人知道,李洋不得不多加一些贿赂的筹码。

    一想到这些钱财田产原本应该要被父亲传到他们几个儿子手里,这几年间也还可以钱生钱,他就觉得心痛得无以复加。

    要是真能改变他们目前的局面也就算了,但现在陛下都直奔洛阳去了,还将他们丢在此地,贺兰敏之又没有任何一点消息传来,简直像是钱财都丢进了水里

    然而李洋刚生出了这种想法,就忽然听见李义府说道“那就好。”

    那就好

    李洋一头雾水。

    这有什么好的

    陛下往返洛阳,起码要用上四五个月的时间。

    在此其间,他父亲依然是涉案官员,难以享受到早前的待遇。

    他这个做儿子的在长安城中行走,还要处处遭人白眼。

    有礼貌一些的还对他关切两句,和他有仇的就不同了。

    反正五六月间,李洋连出去寻人喝酒的动力都没有了。

    他这么想,也将那句质疑的话给问了出来。

    “愚蠢”李义府瞪了儿子一眼斥道,“贺兰敏之若是回来了,还带回来了陛下的问责处置,那才叫做麻烦。他没回来,反而是两位夫人去了洛阳,可见是去陪同皇后生产的,反而是个好消息。”

    “还有,你不会觉得,倘若皇后要为我求情,是能将其直接写在信中告知于陛下的吧。这种直白过分的方式,恐怕只有你的脑子才能想得出来。”

    只是想到求援皇后到底还是这个儿子给他的建议,李义府又没真将人给骂个狗血淋头。

    李洋抓了抓脑袋,“那您现在的处境也没得到好转啊。”

    “还被禁足在府中也就算了,陛下在离开长安之前,因并未带走全部官员,将一部分老资格的也留在了此地坐镇,那长孙太尉就也在其中”

    “不错,陛下是没给他委托一个监国的职务,只说让他不必经历车马船只的颠簸,在长安休养,可他在长安,难保不会拿阿耶你开刀”

    李义府攀咬下来了多少长孙无忌党羽,李洋还是心知肚明的,谁知道长孙无忌会不会借机发难。

    可他非但没瞧见父亲对此感到忧心,反而见他笑了笑。

    这个表情已是很难得在他脸上看到了,突然出现,还让李洋感到有些惊恐。

    别是没等到陛下的宽恕,阿耶他就先疯了吧。

    “你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东西,”李义府拧着眉头看向脸色幻变的儿子,没好气地说道

    “皇后若要为我求情,自然只能在陛下面前说。可惜以她现在的身体,不适合直接赶回长安,所以是让陛下过去看她。陛下移驾洛阳,难道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李治本可以再过一两个月再启程,先将大理寺一案彻底处理妥当,给长安城中官员一个交代。

    但他并没有,而是选择先往洛阳去见皇后,只有可能是接到了皇后的邀请

    那么对李义府来说,这就是个莫大的好消息。

    他从不怀疑皇后的眼光和她揣度陛下心意的本事。她既然能让陛下暂时搁置论罪断案,先行前往洛阳,也就势必能在陛下抵达后,潜移默化地为他李义府开脱

    或许,距离他能够被放出来官复原职,已经不会太远了

    这怎么能不让他感到欣慰。

    想到自己起码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继续清闲,甚至因为送出了那封给皇后的信而心中有底,状告他的王义方却还要继续在禁足中惊疑不定,李义府就觉得,自己的心气都舒畅了不少。

    “去选一坛酒来,我要喝上两杯。”李义府朝着下人吩咐道。

    李洋犹豫着,将原本要说出口的话吞了回去。他还是觉得父亲的得意来得有些太早了,在没看到真正的转机之前,他可能不应该将未来想得那么美。

    但想想自己毕竟不是父亲这个官场上的老油条,可能还是不应该在此时打扰他的雅兴。

    李义府倒没有饮酒忘形。

    他只是在庭院廊下的躺椅上晒了半天的太阳,慢慢地将酒水给喝掉了大半,而后令人研墨铺纸,写了首诗文聊以慰藉。

    看起来就像是个赋闲在家的中年文士。

    不过,让李洋感到有些欣慰的是,在陛下离开长安后的一个月内,都并没有人上门来找他们的麻烦,就好像他们一家也跟着陛下前去洛阳了一般。

    在这份忐忑的情绪里,李义府的家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那是一位带着陛下所赐特制鱼袋的侍卫。

    李义府对他还有几分印象,记得对方应该是他在晋王府时期见过的旧人,乃是李治早年间的心腹。

    在认出对方身份后,李义府就见他将一封陛下的密信递交到了他的手中,而后,在盯着他看过信后,将信给烧毁在了当场。

    “陛下的诏令你应该看到了”来人的声音透着古井无波的冷淡,让李义府无端感到些凉意。

    但他还是当即回道“我已看清了。”

    “那就好。”对方朝着李义府颔了颔首,离开了此地,只留下了李义府呆呆地站在原地,还在想着陛下信中所言。

    那信上仅有两行,每行四个字,却字字重逾千斤,让李义府感觉自己的脚下像是挂了两个铁块,一步也难以挪动。

    他绝不可能忘记信上的内容,只因那上头写道

    戴罪立功。

    旧人谋逆。

    想到这八个字,李义府便觉牙关发紧,牵连着面上也有几分紧绷。

    那戴罪立功四字不消多说,宛然是陛下对他有宽恕之意,但是他确实有罪名在身,若要脱险,总得再为陛下做一件事,证明他还有用处。

    而旧人谋逆,就是他该当做的那件事。

    他读得懂这其中的意思,只觉自己忽然之间就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这个旧人,指的当然不是他李义府,毕竟他也不可能通过谋逆立功。

    那只有可能是一个人。

    李义府口中喃喃出了那个名字,“长孙无忌”

    还被留在长安城里的长孙太尉,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