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29(二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她已不必像是去年一样, 还只能被迫待在马车上,她更觉得出宫这个机会来得妙极。

    能自己走几步路了,也就更能亲自领略长安风光了。

    这份好消息, 让她甚至选择暂时性忽略一些不大痛快的事情。

    比如说, 在母亲被封为皇后之后,武家众人的地位也自然应当水涨船高。

    所以武媚娘同父异母的兄长, 也在封官行列。

    消息送达后,他们应当不日间会抵达长安一遭。

    但李清月想了想传闻中这几位“兄长”对杨氏母女的打压,估摸着母亲没那么好脾气让他们继续沾着自己的光。

    反正打击这群人的势力, 对于刚经历了一番外戚干政之事的李治来说, 或许还是好事,她也没什么好操心的。

    那么比起武元庆武元爽这些人, 更让李清月担心的,还是行将前来长安的武顺和其子女。

    对于母亲来说,武顺是去年年末刚死了丈夫、带着一对子女生活的寡妇, 自当得到她的照看,但这对子女是不是省油的灯,那便另当别论了。

    好在,这两人年岁都尚小,总能找个法子弄远点的。

    李清月咬了咬牙,先将他们在心中记了一笔。

    这并非箭在弦上之事,还不至让她乱了阵脚,相比之下,反倒是另一件事有些微妙。

    已过世的武士彟在去年刚被追赠了个并州都督的情况下, 又因是皇后之父,被追赠了司徒与周国公的名号。

    但这名号有些不妥啊。

    周国公的夫人理该是武媚娘的母亲杨夫人才对,偏偏萧淑妃如今随侍的那位姬夫人, 恰好还领着一品周国夫人的名头。

    姬揔持反应得其实不慢,她心知这封号有些不妙,便上表于李治,请求辞掉周国夫人的名号,给她另改一个。

    结果,也不知是因李治觉得给错了封号后却让保母避讳有所不妥,还是要借此对刚拿到皇后位置的武媚娘敲打一二,又或者是真觉得此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竟并未批准此事。1

    李清月盯着李治半天,也没猜出这家伙在想什么玩意。

    反倒是李治在发觉女儿盯着他后转回头来问道“阿菟这是在作甚”

    李清月总不能真将此事摆在台面上来问。

    她仰头说道“我在想大酺庆典出门。”

    李治已习惯了女儿自二三月里到如今这半年间日益顺畅的表达,没对此有所意外,反倒是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你做了哪些准备”

    李清月一本正经地答道“阿娘说,我需想好出门的时间、行路的方式、携带的资材,还有便是一并出行的人。”

    她甚至指了指面前的本子,颇有准备充分的意思。

    李治都要被这模样给逗笑了。

    便听得清月说道“出门的时间好说,大酺头一日必定人潮拥堵,若我走丢了,阿耶阿娘要心疼了。第三日呢,阿娘说许多好玩的已收摊不见,就该第二日去。”

    他点头。

    这听起来有点道理,可若人人都是这样想的,那便有点好笑了。

    李清月又道“行路的方式嘛,我如今能在宫中走小半个时辰,但长安街市上各种新鲜玩意若要看下来,起码得半日工夫。”

    “阿娘说若我走不动有几个办法,一个便是弄一辆板车,随时坐上去休息,另一个便是弄个腰舆。”

    李治问道“那你选了哪一个”

    “有车自然要坐车的。”李清月答道。

    腰舆这种东西,若是放在宫中为行动不便的年迈官员服务,或许还算好用,比起寻常的轿辇也要轻便不少。但若是用在逛街上,那就当真太醒目了。

    她又补充道“我要一辆驴拉的小板车。”

    反正她不是去街市上逞公主架子的,怎么方便怎么来。

    见李治首肯,她接着说道“再便是听阿娘说,街上会有很多有趣的食物和手艺奇巧之物,阿娘已将买东西所用的钱财交给澄心了,让她帮我管着,别瞧见什么都买回来。”

    李治笑道“你便是都买回来了也装得下,顾虑那么多作甚”

    反正她的临照殿还能用来放杂物呢。

    李清月摇了摇头,“不妥不妥,阿娘说了,要节俭些为好。而且好多东西我也吃不得”

    这才是最气人的。

    李治努力让自己没在此时露出什么幸灾乐祸的神情,心中倒是暗赞了一句媚娘教女有方,问道“那随你同行之人呢”

    李清月答道“宫人与护卫必定是要的,再便是我想向阿耶求几个人。”

    李治挑了挑眉头,“是要我多拨给你几个护卫”

    “不是不是,”李清月摇头,“其一便是,我想带上素筠阿姊,她说她也没出过宫门,想此番同去见见何为大酺。”

    李治思量了一番萧淑妃之女和阿菟走得太近的影响,最后还是觉得不必在此事上担忧过多,便并未做出阻拦,“那你可得当心别把你阿姊丢了,还有呢”

    像是因满足了她带着小伙伴一道出行的愿望,让她颇为兴奋,李治眼看着女儿又往他所在的方向挪了挪,这才开口说道“阿耶,你认识的人多,必定知道,有没有什么年轻一点的,聪明一点的,又能当向导的”

    李治干咳了一声“能跟你这个聪明人交流的”

    见女儿毫不客气地点头,李治扶额,“行,我给你找人。”

    他手底下的人里,大多是自他还在晋王时期便跟随的,要找个女儿所说的“年轻人”怕是有些难度,总不能让她去跟上官仪大眼对小眼去。

    不过倒也无妨,去几个皇叔和兄弟府上问问便是了。

    有几个格外喜好招揽门客能人的,总能找出几个神童来。或许会和阿菟更有共同语言一点。

    但年龄也不能太小了,那就成了个负担。

    “对了,”李治方要出门,又忽然想起了什么一般问道,“你不约你阿兄一并出去”

    李清月连连摆手,“此番大酺是因阿娘与阿兄的缘故,若在街头被人认出,怕是要进退无门了。”

    她才不找这等麻烦呢。

    李弘要想出门,自己去就是了。

    反正宫中也不缺多出一组侍卫。

    李弘听了这理由,愣是好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只比妹妹大一岁多的他甚至还没到三周岁,更不知道面对这等“嫌弃”的表现该当如何回答,只能目送着妹妹带着宣城公主一并坐在小板车上出宫去了。

    但比李弘更为傻眼的,应该是那位临时上岗的“向导”。

    卢照邻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潮叹了口气。

    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好好地在邓王李元裕的府邸之中做着个典签的职务,平日里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整理邓王府中藏书,顺带利用职务之便读一读书,居然会分到一个相当莫名其妙的差事。

    这还不是个寻常的差事,而是陪同陛下的小女儿游览大酺街景。

    最离谱的,大概就是自邓王李元裕处说出的理由了。

    “我琢磨着,陛下名为替女儿寻一向导,实则是在朝堂局势更迭后,意图再行选拔出一批可用之才。否则为何需要此人聪慧、年轻、有耐心且熟知长安情况”

    再宠溺女儿的父亲也没必要给一个两岁不到的小孩安排此种向导啊。

    李元裕一点也没想到,事情可能真就只是如此,直接便想歪了,甚至觉得自己能想通这一点,可见已在思想境界上朝着李元嘉的方向追出了一段。

    他在将卢照邻送出门前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升之,你为我府中之相如,又是少年便拜于名师门下的奇才,怎能除却在长安城中走动便是枯坐书阁呢”2

    他都将卢照邻比作司马相如了,当然要送对方见一见天子

    卢照邻“”

    啊这也太草率了吧

    今年还不满二十岁的卢照邻看着抵达既定地点的小公主,更有点怀疑人生了。

    虽然这位公主看起来很有想法地选择了驴车,混入长安市井中毫不见违和感,就连衣着也看起来像是个普通孩童所穿,打眼望去没有半分的公主架子。

    但他是真的不会带孩子啊

    哪知道他还在恍神之中,就见那小公主不知为何,在听闻了他的名字后露出了几分饶有兴致的目光,像是看到了什么特殊的存在。

    好在转瞬之间,小公主已将目光落到了街市之上,也是同样的兴致勃勃。

    这让卢照邻顿时松了一口气。

    听得小公主指向远处惊呼了一声“那是何物”,卢照邻连忙转头望去,朝着那高竿飘带望去,下意识地应道,“那是寻橦之戏,公主”

    他话刚出口就被李清月给打断了,“出门在外叫什么公主,喊我三娘子就行了。”

    她又伸手指了指一旁的李素筠,“这是二娘子。”

    二娘子

    行吧,卢照邻压力更大了。

    但这骤然之间打断他说话的一出,倒是让他意识到了一件事。

    这位年幼得有些过分的公主,好像着实有点早熟,在言谈中所表现出来的稳重,也绝非寻常孩童可比。

    或许也只有在看着街市之上种种的时候,她满眼新奇的样子,让人还能确定,她确实只是个孩子。

    毕竟,李清月是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大酺中放开的种种限制,让百姓像是正找着了呼朋引伴、聚众欢庆的契机,便是比之年节时候也相差无几。

    那些街巷院墙只能拦阻隔街相对,却无法拦住各种游街杂耍活动。

    不,可能还要更有过之。

    九月秋收已过,本就是百姓稍有闲暇的时候,不趁着此时欢庆,又该当趁着何时呢

    以至于李清月环顾四周,不由发出了一句感慨

    好多人呐

    还并不只有行人。

    当身着平民衣着的宫人载着李清月等人往那“寻橦之戏”方向而去的时候,坊市的交叉口上,便有一队旱船经行而过。

    以竹子与布做成的旱地莲舟挂在人身上,成了一艘艘可以随着人在陆上行走而动的小船,随着锣鼓声动,就是一列时而快走,时而翻转的船队。

    “那本是因纪念屈原而设的赛龙舟,只是因有些地方没这等水上行舟的条件,便改成旱地行船了。也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意思。”

    见李清月看着这列正表演起“颠簸”姿态的小船们,卢照邻开口解释道。

    别管小公主能不能听懂,他接了活总是要干的,不能影响到邓王的颜面。

    但他大概不会想到,李清月还真能理解这些人的愿景。

    接连在关中发生了两年的暴雨,虽说都未造成过于惨重的后果,但想必没人希望暴雨还会持续到第三年。

    是该乞求风调雨顺的。

    所以并不奇怪,同样是自街头行过的马车之上,胡姬拨弦而歌,唱得也是轻快的丰收歌谣,还挺有一番异域与中原结合的混搭美感。

    而当李清月行到那先前吸引住她注意力的高竿飘带位置之时,更是瞧见,在背景的天幕之下,这片似是专门用于曲乐杂艺的坊中,数丈长的竹竿扎在中间空出的表演场地上。

    长竿之上捆缚着形同山峰与云雾的道具,戴竿舞者则穿梭其间,手持绛节。

    虽未有一句唱词,竟也能令人体会到这出表演之中的意思。

    那是身姿轻盈的持令使者要往云间去请一场恩泽之雨。

    此雨必是随令而停的。

    因主竿与那些辅助的高竿各自相抵,交错入云,这才能令她之前隔着这样远的距离也能瞧见。

    在表演的收尾,那立足于高竿之上的女艺人竟像是乘风而落,轻盈地跃到支竿之上。借着飘带与“神山”的遮掩,游鱼一般落了地。

    随后便是铜钱如雨朝着那讨赏的盘中落了进去。

    李清月抹了把额上的汗。

    也不知道是为这艺高人胆大的戴竿艺人捏了把冷汗,还是因她在侍从庇护下挤出了一条路而觉太热了。

    哎呀,想到这里,她忽然暗道了一声糟糕。

    她瞧见新鲜玩意便忘了其他人了。

    那有着初唐四杰之一名号的卢照邻倒是还在她的身侧,可跟随着她的队伍是真少了一半。

    她惊了一跳,连忙问道,“素筠呢”

    好在此时,忽然自远处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阿菟,快来看这儿”

    李清月被侍卫抱了起来,总算瞧见李素筠在何处了。

    遥遥看去,李素筠的面前正有一对角抵相斗之戏,比赛到了最是难解难分的时候。

    她平日里就算有机会见到宫中侍从,却也只见得他们持刀而过,何曾有这样身形矫健的打斗。

    再远处更是一片乐舞百戏的喧闹场面,其中腾挪踏跃应和着热切起来的节拍,也是宫中绝不可能见到的鲜活场面。

    吸引住她的目光一点也不奇怪。

    李清月在心中腹诽了一句,这也确实像是素筠会喜欢看的东西。

    当然,想归如此想,她的行动却没耽搁。

    她吩咐了一句让澄心给那戴竿艺人看赏,自己则指挥着侍卫往李素筠的方向去,免得两人被变幻的人潮冲散了,离得太远就没那么好找了。

    可刚挪出两步,她就发觉澄心没像往常一样手脚利索。

    李清月连忙叫停了侍卫,回头看去,“怎么了”

    “啊。”澄心一愣,猛地回过神来。

    李清月端详着她的脸,“你今天好像有点魂不守舍的。”

    对上这道已有探寻之意的打量,澄心抿了抿唇,回笑道“哪有什么事儿,只是很久没见到这种场面了,有点惊讶罢了。”

    她飞快地自袖中锦囊里翻出了数枚铜板,丢进了圆盘之中,与其余看客所给的并无差别,又快速地跟了上来。

    可眼见这表现利落,李清月还是没打消自己的疑虑。

    她嘟囔道“我又不是素筠”

    所以她没那么听话也没那么好忽悠。

    偏偏澄心明摆着不想给出个真正的答复,她便是真拿刀架在对方的脖子上也没什么用。

    而若是她没记错的话,上一次澄心有些异样,是在见到岐州百姓向着回返长安车队行礼的时候,这一次则是见到这些杂耍艺人。

    这么看,平日里心思玲珑的宫女,竟也有自己的秘密了。

    李清月心中已暗自盘算,等回宫之后便先偷偷打听一番,澄心是按照采选、进献、罪没这些途径里的哪一条进的宫,说不定还能发掘出些东西来。

    现在便先不必多管了,毕竟她能出门的时间也就这么一点。

    在她的面前,乐舞百戏的演出正是接着那出云中竿舞而起的,乐音已彻底换成了一种急促的鼓点。

    见李清月朝着他看来,卢照邻伸手指向了那批杂耍艺人中领头的那个,很是敬业地继续解释道“这是自汉代便兴盛的百戏之一,名为七盘舞”

    “”

    当夜幕渐渐在长安城中降临的时候,这些嘈杂的声音才终于平息了下去。

    但今夜并无宵禁之鼓,只有几个自长街上跑过的孩童恶趣味地想要去锤一下街鼓,这份庆典仍可继续下去。

    于是另外的一种声音便渐渐代替了白日里的喧腾鼓乐,成为了夜色中的主流。

    那是一种更为轻柔也更为和缓的乐音。

    里坊之中的酒肆灯火也随之亮起来了。

    李清月随着卢照邻的推荐择了家酒楼,在厢房中落座。

    站在凳子上朝着窗外看去,就见她们此刻所在的里坊中,各家酒楼饭馆各自挂上了招牌,点起了亮如白昼的千盏灯笼。

    随之而来的还有自各处窗扇里冒出来的酒香饭香,以另一种方式撞击着人的感官。

    她看得清楚,也闻得清楚。

    虽然没有长街两侧灯火交织的壮丽景象,但一座里坊好像就是一座微缩的小城,在这城中攒动的人头就像是这幅浓缩画卷之上的星星点点。

    哪怕眼前所见只是窗口一隅,却也不难想象到,长安城中还有无数处这样的地方,共同组成了这座关中都城的风貌。

    这不由让她发出了一句感慨。

    “这就是大唐盛世吗”

    与她所处的时代相隔千年的大唐盛世。

    李清月托着下巴,将手肘搭在窗口,改了个更加舒坦的姿势,以便欣赏下方的景象。

    当她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也正有一道酒肆开业的铜锣炸响了整座街巷。

    一个个抛飞而起的灯笼则像是灯花迸溅,骤然吸引去了众人的目光。

    没有烟花,却是另一种华彩纷然。

    而在大酺的欢腾气氛之中,没人会因此而对其有任何的意见,反倒是捞着酒壶的客人尽数朝着那散财的铺子涌了过去。

    看呐,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但李清月其实并未完全沉浸在下方喧腾中,毕竟她也不好喝酒这一口。

    以至于喝彩声几乎冲破里坊之时,她竟耳力极灵敏地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

    那个声音可能只是在喃喃自语,并没有想要任何人听到。

    偏偏因她身怀系统的缘故,还是将其收入了耳中。

    那声音还很熟悉,正是方才一度走神的澄心发出的。

    “不是的。”

    李清月闻言眸光一闪。

    不是什么

    这不是长安盛世

    可此时的大唐虽还不到开元盛世,到底已经历过贞观之治了,关中的人口也早非隋末时候可比。

    再以今日之所见场面,说这是盛世好像也没什么不妥的。

    澄心浑然不觉自己的声音没能被掩盖在下方的动静里,反倒连后一句都被她那小主子给听去了。

    那也实在是她有感而发的一句

    “不够体面的人哪有机会出现在公主眼前呢。他们早去各州逐食去了。”

    听到这里,李清月眉头微不可见地动了动,只因她好像听到了一个对她来说很陌生的词语。

    当澄心带着钱袋下去结账的时候,她便状似无意地朝着卢照邻问道“逐食是什么”

    李清月并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只能依照着澄心方才念出的声音模仿。

    但很显然,她模仿的并没有错。

    卢照邻闻言,在脸上浮现出了几分愕然,“三娘子为何忽然有此一问。”

    在此刻的大酺盛景之中,她本不该提及这样的事情。

    李清月却只是固执说道“我问你答就是了,你不是给我当向导的吗”

    卢照邻愣了愣,忽然想到了在他前来此地之前邓王李元裕对他的叮嘱。

    那么难保这句话并不是公主要问,而是陛下要考校他一二

    他正了正面色,答道“关中田地粮产不足,四面关隘又限制运粮进入,尤其是水路,几乎无法用于大量运输粮食。所以若遇灾年粮荒,陛下便只能令百姓出关,前往其余各州讨要食物,是为逐食”3

    李清月呆在了当场。

    窗外忽然又响起了新的一声锣鼓,把卢照邻最后的几个字给吞在了满堂斗酒声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