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风徐徐且行 > 第1章 大石村

第1章 大石村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惊蛰那天开始的雨,断断续续下了七八天左右。今日终于放晴,天气还稍微有点凉。

    对于大石村私塾里的孩子来说,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天气。本该是晨读的时间,却因为天晴的缘故,让他们省去了半早上的功课。

    私塾的先生带着孩子们把近些日子因房屋漏雨而打湿,还有些虽然没有湿透却有些发霉的书卷搬了出来,放在私塾外的地面上晾晒。

    私塾建在一方长三十余丈,宽三十余丈,高则足有百丈的方形巨石上。出了教室,便是一块完整而平坦的石面,在雨季,这里倒少了几分泥泞。

    这方巨石,自然也就是大石村这个名字的由来。

    清风徐徐,沾了水的书卷微微颤动着,阳光温和而均匀的洒在先生跟孩子们的脸上。

    “清风莫来翻我书,书中大道万万斤”

    先生站在巨石边,衣袂飘飘,这一幕看的学子们如痴如醉。

    私塾建来已久,在大石村村民的记忆中,自打他们记事起,这个私塾就存在。

    差不多在六年前,老先生腿脚实在不支撑他再上山下山的时候,一个看上去四十岁出头的的中年人云游至此,登上巨石后便留在了这儿。

    他自称姓韩,众人便以韩先生称呼。

    再说学生,都是大石村的孩子,来去不过方圆七八里地。大石村的住户并不多,这里的学生全算起来也就将将十五六个孩子,年龄也都参差不齐,六七岁的有,十五六岁的也有。

    韩先生住在私塾内,平时吃饭都是由学生们轮流从家里带来,他刚来时说了自己无偿教书,因此孩子们的家长也大都无所谓在做饭时多加一勺米一瓢水。

    今日送早饭的学生叫陈之,今年十三岁,七岁那年便来此学习,至今六年,恰好跟韩先生来此的时间相同。

    “韩先生,早上爷爷炒的青菜,煮的小米粥,您快吃吧。”

    陈之从布包里取出盛饭的篮子,拿到韩先生的面前。韩先生微笑着点点头,接过饭盒坐在一旁的石墩儿上开始吃起来。

    做了晨读,又晒了书,饭菜已经凉了,不过他并未在意。

    “好了,你去教室吧,我清洗过饭盒就来。”

    陈之恭敬的退下,回到教室温习功课。

    一天功课学完,西沉的太阳已经被远处的大山遮去一半,陈之他们拜别韩先生后从后山下山回家。

    同行的孩子叫孙栓,今年十岁,他家与陈之家隔着一条小河,两人家离得近,所以一直结伴而行。

    两人一路上说着笑着,走在这走了好多年的路上,对这路边的花花草草依然是看不够爱不完。

    大山里,太阳一旦到了山后,天色很快就会暗下来,两人此时才走了有离家一半的路程,再远一点的地方已经变得影影绰绰。

    陈之抬头看了看天。

    “不玩了,我们快走吧!”

    孙栓点点头,两人开始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前面是一块山坳,山坳里有一片松林,路从松林中间通过。松林当中有着一座孤坟,没有碑,要不是坟头有几块堆起来的石头,石头后微微隆起的黄土堆,大概没人会注意到这是一座坟。

    这条路他们已经走了无数遍,这孤坟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路边的树木花草一样,太熟悉了,对坟冢并没有其他异样的感觉。

    陈之和孙栓快走到孤坟时,孙栓捡了一只掉落的松针,准备给陈之来个出其不意。

    可就在这时原本平静的山坳刮起一阵怪风,阴冷的感觉让陈之不由得心头一悸,孙栓也瞬间跟上抓住陈之的胳膊。

    “疾风骤雨时有无,我自浩然正气足,胸中育有雷和电,邪魅魍魉百秽除”

    陈之朗声读出韩先生教过的正气歌,随之一股温暖的感觉从骨髓中生出包裹全身,周遭也变的神清气明。

    孙栓也随之安下心来,他松开了陈之的胳膊,两人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说说笑笑向家走去。

    孙栓想着这就回家告诉父母,读书读多了,竟然连胆子也变大了。只是他并没有注意到刚刚陈之在朗诵正气歌时,周遭发出的微微的转瞬即逝的透明涟漪。

    在河边告别了孙栓,陈之走过木桥回到了家,爷爷还在院子里锯竹子,陈之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是爷爷一个人将他抚养至今。

    “爷爷,我回来了”

    “之儿回来了,爷爷把这收拾一下就做饭去”

    “不急的爷爷,我帮您收拾”

    收拾完东西,爷爷做饭,陈之便用爷爷做好的竹笔蘸上水,在院子里的石板上练起字来。没有字帖,陈之努力回忆韩先生书写时的样子。

    起笔,转折,勾勒,落笔。只有四五分形似,却已是七八分神似。

    日复一日的上山下山,三年时间不经意间就过去了,陈之跟随韩先生读了圣人文章,也听了奇志怪谈,刚入学堂时不过七八岁的懵懂孩童,如今已然变成了十六岁的少年。

    冬至过后十多天的时候,一场大雪如约而至。

    下雪的夜晚是安静的,安静到你能听见竹子被压断的吱呀声,麻雀躲雪时的扑棱翅膀声。

    看着被雪映着发亮的窗口,陈之在被窝里就能想象到明晨那是怎样一幅景象,整个大石村肯定都被一片厚重的白色覆盖住。

    第二天,陈之早早地醒了过来,房间很安静。安静到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以往能听到爷爷细微的鼾声,此时却也什么都听不见。

    他起身跑到爷爷身边,轻轻喊了几声爷爷,爷爷没有反应。他心里一沉,大声的喊了起来,可爷爷依旧没有反应。

    他鼻头一酸,扑在爷爷身上呜咽起来。

    爷爷生前就给自己备好了棺材,在邻里的帮助下,爷爷葬在了屋后竹林不远处的山脚下。

    送完爷爷最后一程,拜谢过邻里,一个人回到家后,陈之的心里空落落的。看着房间角落堆着的竹节,他意识到以后再也见不到爷爷了,眼泪止不住又流了下来。

    在家待了三天,每天夜里他都会去爷爷的坟前生起一堆火,就那样安静的坐着,直到柴火燃尽,他才起身回家。

    第四天一早他在河边等了许久,仍是不见孙栓的身影,他大概是被父母带着去山上准备过冬的柴火了。

    陈之再看了一眼孙栓家的方向后,独自一人朝着私塾的方向走去。

    大雪封路,韩先生早早便在巨石下等着,他面带微笑地看着陈之。

    “来了。”

    “韩先生......”

    陈之看着眼前亦师亦兄的韩先生,想到爷爷后又是一阵悲伤袭来。

    两人在山下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韩先生看着远处说道:“看来今天不会有人来了!”

    两人随后登上巨石,没有进教室,韩先生带着陈之走到了巨石边。

    并肩而立时,韩先生偶然一转头,发现身边的少年不知何时竟然与自己差不多一般高了。身上还有些许几年前的稚气,但面容却已有了棱角,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在其他学生的眼里是看不到的。

    巨石前方是百丈悬崖,站在巨石边,抬头望去,漫山裹银,无穷无尽,阵阵山风袭来。

    陈之想起古人那首诗。

    “近腊千岩白,迎春四气催。云阴连海起,风急渡山来”

    陈之没有注意到韩先生的打量,也就没有注意到韩先生眼睛那微微的湿润。

    “你来私塾已经九年了,我能教给你的全都教给你了。如今爷爷已经不在,你在大石村没了牵挂。你想不想出去看看?有些东西是在大石村学不来的。”

    “先生想让我去哪?”

    “去比岩湾镇更远的地方,去小川岭那边的山阳城,去安和城,去看看大离的大好河山。”

    陈之的思绪被韩先生的话拉向远方,韩先生看着神游中的陈之。

    “此去途中,定有诸般艰险,皆需你独自面对。你可愿走上一遭?”

    “陈之愿意!”

    “好,陈之,我这么些年教你,无非是教你一个正字。不管是在大石村,还是在外面,我都希望你能记住这个字。”

    陈之闻言躬身说道:“陈之一定谨记先生教诲!”

    韩先生站在巨石边,目送着陈之下山。直到再看不见陈之的身影,他才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