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观梅录 > 第十九章 孤本

第十九章 孤本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邵雍在听到院子里传来“睦哥儿还在背书你们自己去玩”的对话时,提笔在纸上又画了个圈。

    这已经是方氏第六次在回答邵睦的小伙伴了,算上在书房后院墙外学猫叫鸟叫的那三回,一个上午,这帮孩子用各种方法来找了邵睦九回。

    他知道在县城家里会不清静,也知道邵睦贪玩,但是没想到邵睦被放养成这个样子,来找邵睦出去玩儿的小伙伴们跟走马灯似的川流不息,完全没有半点时间概念。

    看样子邵睦一整天的时间都可以不受约束的玩耍!这种习惯进了书院怎么适应得了?

    邵雍撂下笔,无奈的摇摇头。

    邵睦看着纸上逐渐增多的小圆圈和黑点,要说不心虚是不可能的,谁知道兄长画这些记号是什么意思啊?是要扣粮食?一个圈一个馍?一个黑点一块肉?

    反正也猜不透,就勉强为自己辩解道:“兄长,我没应过声。”

    不但没放下书去搭声,在听到暗号时还更大声念书以表决心。

    邵雍没回答,表情不置可否,他正在心里默念着之前新起的卦。

    酉年午月酉日巳时初,得「大有」之「睽」。

    这是他刚拿起书就听到有人来喊邵睦的时候起的卦——温老先生书上说,有动静即可起卦,只是匆忙之际他还没想好要问什么事。

    本来他想学习新知识,为的是解决跟父亲之间到底去不去会考的事,但是动静是邵睦的小伙伴搞出来的,跟他所想的事并没有关联。

    看书的思路一被打断就没有办法再看下去,他转念一想,不如根据这个动静来预测一下邵睦会不会被小伙伴们干扰。

    可是,温老先生的书上还写了,卜筮之道,是他人问自己答,或者自己问他人答,绝不能自问自答。

    至于为什么不能自己起卦占事,他还没来得及找到相关题释,就暂且搁置一旁。

    好在他早已养成自学自我总结的习惯,没有人在一旁指点,就把起卦之后看到的听到的总之是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先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到时候根据结果做比对,取有用的记录做资料留存。

    「火天大有」之「火泽暌」。

    离卦不动,为体卦。

    乾卦三爻动变为兑卦,为用卦。

    乾一兑二离三,喜欢数字的邵雍很喜欢计数,分门别类的统计他最拿手了,下意识地就开始记录邵睦的小伙伴出现的次数,试图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找出某些规律。

    他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有规律可循,只待有智慧的人总结出来。

    眼下的动静或许都能跟卦象显示出来的数有联系,就看最终跟哪个卦能对得上。

    邵睦看不懂兄长的表情,更猜不出兄长的心思,其实他真的只惦记着好吃的而已,出去玩哪里比得上阿娘煮的鸡丝汤面呐,更何况他的脚也走不出去啊!

    邵睦一咬牙,举手发誓:“兄长,我,我保证今天能背出来!我已经能背一半了,你听!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呃……治……”

    邵雍点点头,提示道:“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后面这几句有点难度,有生僻字眼,是邵睦在生活中不曾接触的,刚才带他念书的时候,一开始都结结巴巴的念都念不顺口,要想顺利的背下来,最少要念个百八十遍。

    不过能背出几句,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他已经很满意了:“后面这几句念熟了再背,现在背不出来不要勉强。”

    看一个字背一个字没效率不说还特别影响读书的积极性。

    邵睦惊喜,原来不是要挨骂呀,大哥比传说中的好说话:“兄长,这段文章的每一句都是非礼不什么不什么的结尾,很好记,我再读几遍就记住啦!”

    顺便为自己邀功,求表扬。

    “很好,继续!”各人品性不同,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记住就行。

    邵雍起身去书架上找书,他记得父亲有一册《易传》的抄本,平时奉为至宝,轻易不拿出来示人,不知道是收在书箱里还是锁在书柜里。

    《易传》中有一篇《说卦传》,提到了卦象所寓意的人事物,暗藏着无数天机。

    而老师李之才却告诉他说《易经》里的文字里藏着的是关于宇宙的秘密,如果能破解,就能去到华胥氏之国,长生不老,永得安乐。至于用《易经》来占卜,无非是用圣人的威仪来使他人信服而已。李之才甚至笃定的说,《易传》里关于占卜的内容不是圣人所传,而是后人假借圣人的名义所写。

    搁在以前,邵雍是深信不疑的。

    不过这会儿他的信心稍稍有一点动摇,心想温老先生会不会是受了易传的启发。

    正凝神览书之际,邵古推开书房门:“睦哥儿背书背得怎么样了?”

    邵睦高兴地拍书:“爹爹,我可以背一段了!”

    然后迫不及待的重复背诵刚刚那半段话。

    邵古也不急着进来,就这么扶着门,捋着稀疏的长须跟着摇头晃脑:“……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好!好!睦哥儿就是这么知书达理!好!”

    邵雍:“……”汗!

    就这!就算知书达理了?

    邵古呵呵笑:“睦哥儿累了吧?鸡丝面已经煮好了,要不叫你阿娘端过来喂你?”

    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爹……父亲,”邵睦大囧,别别扭扭的改口:“挚和还要全部背给兄长听才能去吃面。”

    起码现在还不行,纸上画了那么多的记号!

    邵雍眼尾的余光瞄到了方氏的影子在门外晃来晃去,不打发邵睦去吃面是不行了:“上午的任务已经完成,你先去吃饭,下午继续。”

    他深知自己只是兄长,对手足有照顾的责任,读几篇文章而已,他对做严师没兴趣。

    一家人齐整的坐在了院子里的小饭桌边。

    “睦哥儿!”这回小伙伴可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隔着敞开的院门大声的放肆的打招呼。

    邵睦回头朝外面翘脚:“出不来,今天吃面,洒了!”

    要是脚没伤,吃馒头,就能跑出去边吃边玩,面汤这么烫,站在那儿看着别人玩儿他也端不住碗呐。

    邵雍头也没抬,只是默默的在脑海里计数,七、八、九、十……。

    他奉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从无例外,在心里数数的事也没人发觉。

    邵睦在书房里憋了一上午,这会儿是他最放松的时刻,见邵雍没有阻止的意思,就放心大胆的跟挪到自家门口的小伙伴边吃边聊,说自己受伤如何严重,以及在痛苦万难的情况下还发奋读书,看到邵古邵雍都进了书房,邵睦索性叫了小伙伴进来听他叽叽呱呱。

    邵古睡了回笼觉,精神头好多了,加上听了小儿子背了一段文章,跨进书房的脚步都格外轻松:“你教睦哥儿怎么是从周礼开始?咦?这是什么?你会纳甲?”

    邵雍正要提笔接着画圈,闻言停下:“什么是纳甲?”

    邵古的惊喜瞬间变成遗憾:“我还以为你会纳甲之法,看来你也不懂啊!”

    邵雍微微摇头,听都没听说过。

    邵古再问:“那你这是?”

    “记的是挚和背书的情况。”

    “嗯,睦哥儿很聪明,记性好,你要多夸他。”

    “……”邵雍画好圈放下笔,切入正题:“父亲,您这里有《易传》吗?”

    邵古露出笑容:“有,在柜子里锁着呢!”

    老头指挥着邵雍开柜子,取书,不大功夫竟然取了十几本书出来,原来《易传》并不是一本书,而是分了系辞说辞还有说卦等有五六本,另外还有十来本标注有易解集注精解字样的书,不知经了多少人手,每一本都破破烂烂的。

    邵古拍了拍这一摞书:“里面有的掉页了,有的被虫蛀了漏了字,看着很费劲,正好你在家,就帮我把这些书都誊抄出来。”

    邵雍纳闷:“这些书是从哪里来的?”

    是买的还是借的?如果是买的就先放一放,如果是借的,借这样的书回来干嘛?父亲什么时候转了性子,喜欢起这类书来了?不是一直都说不信命信自己吗?

    邵古喜形于色:“重金所购!”

    邵雍噎了一下:“……”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市面上关于易经的正规书籍当然只有一种,在此之外跟易有关的释义详解,多是无名氏所著,真正有学问的人写的集注批注根本不会在民间流传,更别提在共城这种小地方了。

    他还是别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先看看《易传》好了:“那我先抄这几本。”

    邵古兴致颇高:“你不知道我从谁那里买来的吧?嘿,是从一个老乡的手上买来的孤本。”

    邵雍蹙眉,老乡?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爱书如命,很多人都会找到家里来,宣称他们手上的书是珍本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