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想重生 > 第五十章 灾情不断

第五十章 灾情不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得了准许的三皇子如蒙大赦,抹着汗从殿内跑走出,出们时还不忘关上了殿门,并对侍奉的宫女一顿叮嘱。

    至此,深宫春日暖红帐,帝王生死醉白骨。

    翌日早朝,皇帝便宣旨三皇子为宁王、大理寺丞柳正元协助宁王赈灾有功,大理寺少卿空缺,令其填补,居正六品。

    柳正元,正是兵部尚书柳泉之子,也是淑妃的亲侄子。

    当然,对于三皇子党而言,好事不止这一装。三皇子今冬满十五,到了娶亲的年纪。皇帝便让他选了自己心仪的女子,金紫光禄大夫之女关鸿为宁王正妃。

    这其中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早朝退班之时,柳泉听着其他官员的祝贺,面上却无半死喜色。

    陈国公见状,免不了几句。他说:“柳尚书这般愁眉苦脸,是为那般。莫不是嫌陛下给令公子的赏赐少了?”

    “与其关心晚辈的忧思,国公还不如操心自己的身子骨,哼。”

    柳泉是闻人羽的亲舅舅,而陈国公是太子的亲外公。一个是两朝元老,一个是殿前红人,两人私下里也是不和已久,眼下这种情况,同朝的官员都是见怪不怪的。

    丞相杜思衡走在在前面,背影略显沧桑,对他们二人视而不见。他跟户部尚书走在一起,两人讨论着眼下的灾情。

    户部尚书梁次之,是个憨厚的中年人。个头不高,身宽体胖。就算脱了朝服,穿着补丁走入闹市,百姓也会把他当成低调的员外或者是富商。

    “梁大人多为百姓着想,是北岳之福。可惜,如今咱们的国库已经耗不起了啊。”杜思衡长叹,面上满是忧思。梁次之同样是愁容不展,心事重重。

    行至宫门口。梁次之将杜思衡扶上马车,恭敬地行礼送别。

    他看着杜思衡的马车良久,直到看不见,才转身,迎头碰上同样满脸愁容的柳泉,二人互相见礼。

    “柳大人。”

    “梁大人。”

    柳泉率先开口:“梁大人,借一步说话。”

    梁次之淡笑的面容上没有任何变化,抬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二人便在宫墙一角,不避讳旁人的眼光,交谈了开来。

    “梁大人,您实话告诉我,此次赈灾,有多少赤贫。”

    梁次之闻言,没有丝毫意外。毕竟同朝为官几十年,他对柳泉还是了解的。他正了正色,直言不讳:“五十两。”

    柳泉闻言松了口气,却听他再次吐出两个字,气的他心肝颤抖。稳了稳心神,他里忙一礼,说道:“梁大人今日之恩,柳家当铭记在心。至于那个逆子干的蠢事,一定不会让大人为难。”

    梁次之叹息,柳泉作为兵部尚书,虽然是三皇子的亲舅舅。可是他一直保持中立,在各方势力中周旋,却还能将兵部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为人不骄不躁,不贪钱才,不图美色。可惜,他生了个不省心的儿子,往后怕是想中立也难了。

    他摆摆手,说道:“我知大人心志,如今北岳连年灾祸,想必大人也与我等同样焦虑。也知大人不会让我为难,恩不恩的,莫要再提了。”

    柳泉也不扭捏,恩情不是挂在嘴上的。随即一礼,告辞离开。梁次之看着他大步流星地模样,直叹息。

    这几年北方旱灾不断,今春又逢淮阳多处决堤。北方灾情刚息,南方灾情又起,接连不断的情报折子送进御书房,岳帝大发雷霆。

    满朝文武皆是战战兢兢。丞相杜思衡捡起被皇帝扔掉的奏折,看了一眼,说道:“陛下,这几处堤坝均在淮阳以南,确实已有两百余年未曾维护,地方官员确有失察之责。如今之计,可诏令朔西支援,以解燃眉之急。”

    “不可,闽南郡王府近年蠢蠢欲动。若是让其得了民心,难免生出些野心来。”陈国公不同意,这种好事,岂能拱手让人。

    “那照国公的意思,该如何啊?”

    “陛下,太子此时在星月宫习武。可令其背上,与朝廷南下的赈灾队伍汇合,负责淮阳的灾情。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此一来可以彰显我朝对黎明的宽仁,对闽南也起到了监察和震慑的作用。”陈国公说的慷慨激昂。

    岳帝被陈国公的话说动了,他赞赏地看了一眼老人家,欣慰地说道:“幸得有诸位爱卿,相信眼下的灾情很快就会过去的。如此,就依照国公的意思宣旨吧。”

    杜思衡没有再说话,他感觉很多时候,都是力不存心了。而户部尚书梁次之,则是眉头紧锁,发愁地不行。

    虽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触了陛下的霉头,可是梁次之还是说了:“陛下,三年来北方雪灾旱灾不断,如今的国库,已经难以支撑了啊。然,微臣有意从民间、商人发布公告,筹集赈灾款项,还望陛下准许。”

    所有人都沉默了,岳帝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国库能坚持这么久,都是亏得户部位精明的账房先生。

    “诸位爱卿可有其他法子?”

    丞相杜思衡率先发声:“陛下,老臣捐黄金十两。”

    梁次之感激地看了一眼杜思衡,跟着说:“陛下,臣捐白银五十两。”

    兵部尚书柳泉想起之前他儿子贪墨的五十两黄金,虽然黄金送到了国库,但是他们柳家,必须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他说:“陛下,臣捐白银二百两。”

    看到满朝最穷的几位大臣都如此了,其他官员自然不敢不捐。稀稀拉拉的,筹下来也差不多能有一千两白银,救急应该是可以的。

    因为户部梁次之对账目上的严明,官员虽有贪污,但是谁也不敢超过五十两。所以这一千两,足以应付今春的灾情。

    后宫,听说了前朝筹钱赈灾,而且陛下颁诏令太子救灾,陈皇后憋屈了多日的心情,终于见晴了。

    她特地将六宫的妃嫔召集到凤仪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是让整个后官也筹出了足足八百两的白银。

    龙心大悦,自然少不了凤仪宫的风光。相比眼下的灾情,常宁宫的淑妃,却是摔了十几个茶杯,好不浪费。